为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方式,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疁城实验学校各学科积极开展学科类项目化学习。
专家指导,共研设计
为提升教师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2023年11月至今,疁城实验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崔春华老师为项目化种子教师进行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培训与指导。崔老师从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分解、学习支架的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对教师们进行详细指导。教师们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内容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并在专家指导下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项目出项,成果展示
五月至六月期间,教师们陆续开展了学科项目化学习出项展示活动,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出项展示课。
张可慰老师开展了“宝钢分公司选址可行性方案”出项成果展示活动。学生以竞标会的形式分组展示分公司选址方案的构成、钢铁工业发展的条件、专题地图的构成、上海宝钢分公司的优势及限制条件等内容,不仅促进了地理本体知识的建构,也让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史亦文老师以宣传会的形式开展了“英国工业革命宣传会”出项展示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呈现了对于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典型成果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以及工业革命对于世界的影响等问题的理解。
顾越老师执教《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成果分享课。课堂中,学生用分享读书体会、讲故事、创编故事等方式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成果。项目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分享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曹佳玲老师带领一年级学生展示了一场唱游学科“我的家在日喀则”的出项展示课。曹老师围绕“我们该如何设计合适的歌舞来参加这场表演?”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变换歌曲的歌唱形式、创编舞蹈动作、运用小乐器伴奏等形式,亲身体验与感受藏族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奏一奏等实践经历让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表达与创作能力。
在生命科学课堂上,李赵一心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植物显微摄影分享会”。学生通过前期的校园植物调查,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制作了植物的部分结构装片,并用相机记录下植物的微观结构。分享会上,小组成员分享了自己拍摄的植物显微照片,并对这些植物的微观结构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讲解。
陈怡静老师开展了“植物身份证”分享会出项展示课。各组学生或从所选植物特征入手,分析其结构与适应环境间的内在联系;或围绕观察过程,以vlog形式呈现了那些自然界未被注意的美好瞬间;或运用所学生物知识,为校园植物种植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常见植物的科普知识,也理解了生命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毛君诺老师指导八年级学生开展道法学科“模拟法庭”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在经历了分析案件、搜集法律条文、学习法庭流程、拟写诉状等学习过程后,呈现了精彩的“模拟法庭”出项展示。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了公民权利义务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掌握了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也认识到司法过程的公正严明。
蔡颖蕾老师组织并实施了历史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撰写西大街改造小提案”出项展示活动。经过评选,四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分享了他们的提案内容。从深入挖掘护国寺的佛教传统,到广泛搜集“味精大王”吴蕴初的爱国事迹和陶氏洋房的前世今生,再到寻访大东饭店的饮食文化,他们通过增添设施、重构建筑、设计餐厅等多种形式,让西大街焕发新的活力,展示出疁城学子的人文底蕴和家国情怀。
刘苗老师组织了主题为“疁城印记·我的游览手册”语文学科项目化活动。学生在经历了学习游记、梳理游记知识、游览嘉定景点、撰写游记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游览手册。出项展示课上,学生从封面设计、游览路线、游览经历及游记、推荐景点及理由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内容和理由,不仅更加理解如何将自己的游览经历写成游记,也建立起所学游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专家指导,明确方向
项目化出项展示后,教师们围绕展示内容展开研讨。崔春华老师对教师们的出项展示课进行点评,他指出,项目化出项展示课应着眼于对出项成果的展示,体现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另外,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应体现学科性,将学科知识融入成果中。
本次活动是教师对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初步尝试。整个过程中,教师们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机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进一步深化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教学新样态,让项目化学习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