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它被普遍运用在航海上。在一个个密封的容器里注入蒸馏水、酒精、硝酸钾、樟脑等混合物,它会随着天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形成羽毛或者叶子等形状的结晶。
九年级的所有同学们按照老师提前下发的“制作指南”,准确地称量、规范地溶解、按顺序混合后再倒入可可爱爱的容器中,然后适当地水浴加热。当混合物完全溶解后有的同学加入少量的色素,让天气瓶呈现不同的颜色,最后把它密封起来,大功告成!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制作的天气瓶小心地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小成就~
“看似高深莫测的天气瓶,背后的原理与我们刚刚在化学课上学习的溶解与结晶密切相关噢!”,“原来书上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这么近!”,“原来化学也可以这么美!”同学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我们静静地期待属于自己的独家天气预告吧!
如果哪天早上你睁开眼,发现窗台上的它美得不同凡响,那么很可能这一天将迎来一个冰雪世界。不过有美丽的天气瓶作伴,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是不是也有了一丝温暖呢? 下面这一大波来自同学们的唯美图片,你准备好惊叹和感动了吗?
“我想要的水晶球!”2022年12月9日 天气:阴雨 九(8)班 张紫嫣
“明明是同样的液体装成两瓶的,结晶却不一样。为什么呢?”九(5)班 刘紫玥
“结晶不是很稳定。因为一直悬空?” 九(4)班 周友涵
“结晶像雪花一样松软!” 九(5)班 王昱贝蓓
“天气瓶完工后的第二天。” 天气:小雨 九(6)班 王楚
化学老师们的心声: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