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语篇研读”视角下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促进小初英语教学衔接,近日,我校开展小初衔接英语研讨活动,特邀英语学科专家潘老师莅临指导,中小学英语组教师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课堂教学展风采
活动中,谢小乔老师与李妍老师立足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差异,聚焦六年级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堂展示,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思路与课堂风格。
谢老师以“预测故事主题、理解细节”为核心,带领学生开展读前预测,为深入文本做好铺垫。读中环节,谢老师聚焦文本把控能力培养,指导学生略读视频日志,引导他们自主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快速掌握文本整体结构,高效推进阅读进程。读后阶段,课堂重点转向语篇主题意义探索。谢老师引导学生领悟“每个人都是家庭一份子,需共同分担家务”的核心观念;同时,通过“复述视频博客片段+拓展补充表达”的实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切实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李老师从学情出发,课前设计了学前任务单,有效扫清了学生的生词障碍。课堂伊始,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文本配套图片,从内容和特征入手预测文本内容,激发了阅读兴趣。读中环节,她先让学生通过泛读把握大意,再按事件顺序深入细节理解。通过信息匹配任务,学生掌握了扫读技巧,阅读效率显著提升。围绕“家务的变更和承担”的问题链,李老师引导学生树立共同分担家务的正确观念。课后,她巧妙利用故事留白,设计了添加公园游玩博客内容和撰写旁白的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升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研讨交流促提升
课后,小学英语教师栗楠楠老师交流道:在内容上部分家务类词组在小学学习过,小学聚焦基础词汇,知识零散且注重情景化,初中语法更加体系化。在思维方式上小学不分课型,在课后练习中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在绘本和故事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文本框架。初中需要学生能够分析文本结构,进行推理判断。阅读方法更加多元化,有逻辑思维的转变。
初中教师代表倪逸涛老师认为小学重词句、轻整体,初中重语篇、重策略,主题词汇零散复现不足,思维深度跳跃大。因此小初衔接立足点应当以“语篇研读”为桥,同步铺设“策略线、主题词汇线、思维训练线”,心理托底、梯度上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标题预测激旧知→结构导图显骨架→略扫读训授策略→问题链引深层理解→主题词汇块循环复用→图文句支架渐撤,六步梯度递进,实现“带得走”的小初软着陆。
专家指导明方向
最后潘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充分肯定。她认为在词汇教学中,两位老师充分利用图片以及学生已知知识激活本课所学内容,在阅读技能教学中,通过分步骤实施,让学生掌握地更加系统和牢固。潘老师同时指出,在阅读课型中,学生齐读这个环节指向性应当更加明确,而checklist的设计应当更加关注本课的重难点。最后,潘老师针对如何更高效合理设计六年级阅读课的读后环节给出了建议,为英语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次小初衔接英语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深度研讨,教师们就“双新”背景下起始年级的教学重心凝聚共识,进一步明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课堂活动为抓手,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小初英语过渡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