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

作者:疁城学校     更新时间:2017-11-09 13:42    

NOESP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研究总报告

 

 

 

 

 

 

 

 

 

 

 

 

 

 

 

 

 

 

 

 

 

 

一、标识

课题名称: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FHB120513

课题类别: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2016年5月

课题负责人:邱新、中学高级、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主要成员:

高雅清、储春红、王菊英、秦正萍、张明芳、张晞、温红卫(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陆红、李青(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王燕萍(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二、简介部分

1.标题

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2.序言

研究“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正是为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愿景而躬行的实践。通过研究,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赏识教育的机制与平台,使赏识教育成为推进绿色指标的动力载体,将赏识文化及绿色质量观渗透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让广大师生及家长在中小学普遍面临的教育压力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所践行的以人为本的赏识教育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师生及家长的教育幸福感。

“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符合推进二期课改的需要。深入推进二期课改不仅需要宏观上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更需要扎扎实实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将之落实到以校为本的操作的层面上。它符合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是对二期课改的校本化落实。

“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符合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教育幸福,都与绿色指标的旨归一致,并且“赏识教育”与“教育幸福”处于理念和精神层面,推进绿色指标属于操作层面,这个演进的逻辑过程也标志着我校对教育改革的探索进入了实质性的攻坚阶段。

“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建构新的评价理念,形成新的评价机制,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绿色生态环境”。引领全校教职员工从片面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确保教育教学实践朝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健康成长、和谐成长的方向迈进。

3.摘要

通过将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与推进绿色指标有机整合的探索,构建学校基于绿色质量观的学校赏识文化和实践操作指标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师生的教育幸福感,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 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在学校教育中“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重点围绕以下六方面进行了校本化实践探索:一是研训合一,开展基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主题的系统理论学习;二是顶层设计,建构以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三是活动优化,探索绿色指标引领下的“三赏”德育新模式;四是立足课堂,结合赏识教育及绿色指标推进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升;五是统整开发,构建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六是家校互动,提高家长对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的认同度。

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成效:一是完成了以赏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框架顶层设计;二是形成了“三赏德育”新模式;三是开展了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活动;四是优化了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五是取得了一批显性的理论成果和发展成效。

4.内容结构图

 

 

 

 

 

 

三、主体部分

本报告基本结构:

一、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问题提出

(一)宏观背景

(二)学校背景

二、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路径

三、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理性思索

(一)“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在学校教育中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四、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探索

(一)研训合一,开展基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主题的系统理论学习

(二)顶层设计,建构以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

(三)活动优化,探索绿色指标引领下的“三赏”德育新模式

(四)立足课堂,结合赏识教育及绿色指标推进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升

(五)统整开发,构建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六)家校互动,提高家长对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的认同度

五、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成效

(一)完成了以赏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框架顶层设计

(二)形成了“三赏德育”新模式

(三)开展了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活动

(四)优化了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取得了一批显性的理论成果和发展成效

六、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反思

(一)基本结论

(二)对实施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建议

七、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展望

(一)继续强化立德树人工作的探究

(二)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转型的探究

(三)大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分类发展平台

一、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问题提出

(一)宏观背景

1.“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符合贯彻中长期规划的需要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更好地公平惠及所有学生,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提供更为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人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纲要也提出,“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正是为贯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愿景而躬行的实践。我们想通过研究,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赏识教育的机制与平台,使赏识教育成为推进绿色指标的动力载体,将赏识文化及绿色质量观渗透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让广大师生及家长在中小学普遍面临的教育压力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所践行的以人为本的赏识教育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师生及家长的教育幸福感。

2.“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符合推进二期课改的需要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我们已基本完成对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接纳。但深入推进二期课改不仅需要宏观上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更需要扎扎实实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将之落实到以校为本的操作的层面上。可以说,“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研究不仅非常符合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而且是对二期课改的校本化落实。

(二)学校背景

1.“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符合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从2006年底起将“赏识教育”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在师生中大力营造赏识教育的氛围。继后,又将“赏识教育”与“教育幸福”紧密联系起来,于2009年提出“营造赏识文化,追求教育幸福”的学校愿景,将“赏识教育”核心管理理念内化为“三让”,即: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家长享受到子女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教师体验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实施健康的教育,为师生的快乐成长奠基。

可以说,对我校来说,在十二五之际,着力探究“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无疑是对前期学校管理举措的深化,因为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教育幸福,都与绿色指标的旨归一致,并且“赏识教育”与“教育幸福”处于理念和精神层面,推进绿色指标属于操作层面,这个演进的逻辑过程也标志着我校对教育改革的探索进入了实质性的攻坚阶段。

2.“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多年来,以学生的学科测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乃至唯一依据,又几乎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和检测性的“惯例”。面对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老师教书育人的本分,面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业的办法,呈现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我校“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就是试图更新观念,建构新的评价理念,形成新的评价机制。从已经富有基础和成效的“赏识教育”校本化实践角度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再生动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绿色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将会引领全校教职员工从片面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确保教育教学实践朝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健康成长、和谐成长的方向迈进。

二、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将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与推进绿色指标有机整合的探索,构建学校基于绿色质量观的学校赏识文化和实践操作指标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师生的教育幸福感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1.分析绿色指标,探析绿色指标与赏识教育的关系

首先在理论上探析绿色指标与赏识教育在内涵、本质、旨归上的关系(譬如两者都弘扬主体精神和生命意识),力图寻找和绿色指标的共同点、交叉点、连接点,为实现校本化推进工作做好铺垫和指导。

2.推进绿色指标,形成赏识教育环境建设方案的研究

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物质文化,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借助学校重建教学用房的契机,立足校情,整体规划,系统思考,明确主题,确定内容,多措并举,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蕴涵着陶冶、启迪、育人的功效。(即环境文化建设内涵、显性的文化环境、形象的标识系统、校容校貌建设、校园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建筑、绿化等人文环境的创设等)

3.推进绿色指标,形成校内多维赏识教育机制的研究

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完善形成一整套能够赏识激励师生勤奋规范、科学智慧、积极进取的校本制度,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中受到旗帜鲜明的赏识和激励。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相互赏识,相互包容,积极向上、健康快乐、互助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师生的教育幸福感。

4.推进绿色指标,探索学校赏识教育评价操作体系的研究

通过课题的实践推进,探索将绿色指标的操作与赏识教育的理念融合在一个框架内,形成有学校校本特色的素质教育评价操作体系,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文献了解赏识教育及绿色评价的相关理论、历史、现状以及国际比较经验,为行动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深化研究目标。

2.行动研究法——学生层面:通过各种举措,了解学生内心需求的研究;教师层面:通过课堂教学正确赏识方法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学校层面:通过课程设置、课程统整等研究,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家长层面:通过对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调查,家校合作,家教指导,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赏识途径和方法

3.案例研究法——围绕“激发动力,改善关系,促身心健康”,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研究;多角度、多侧面对课内、课外、校园生活等不同场景进行研究。

(四)研究的路径

1.前期准备(2012年6月——2012年9月):调研文献,分析研究现状,形成课题研究申请文本;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动员会,确定子课题及负责人,明确分工。

2.实践探索(2012年10月——2014年7月):根据课题计划,认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不断研究,定时召开交流会,及时反馈总结课题进展情况,汇总成员课题实验的有关经验,形成相关材料。

学校工作紧密围绕“赏识教育”理念,与绿色指标紧密结合,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扎实开展各项活动,期待从“高雅环境、生态校园,人本制度、文化管理,快乐活动、自然德育,合作研修、智慧课堂”四方面达到“让学生乐起来,让教师跑起来,让学校飞起来”的目标。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顶层设计及现状调研

1)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研读《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邀请市教委领导和高校学者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分组讨论绿色指标与赏识教育在内涵、本质、旨归上的关系,寻找和绿色指标的共同点、交叉点、连接点。结合工作岗位认真撰写《学习绿色指标心得体会》,分组进行交流,将体会选编。

2)进行顶层学校文化设计。借助学校重建教学用房的契机,立足校情,整体规划,从外显的物态文化环境设计到基于前期赏识教育的实践成效后的团队文化塑造、制度文化建设等进行系统思考,让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为、每一份制度都蕴涵着陶冶、启迪、育人的功效。

3)利用区中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课题组的力量进行相关数据检测,邀请市教委教研室专家使用《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进行前期测试,从学生中收集对他们最具有杀伤力的话语以及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最想听到的来自同伴、教师、家长的话语等等前期调研工作,获得本课题实施前的前测数据,用于发现和诊断问题,聚焦瓶颈,并可以与结题时的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析在“赏识教育”这一重要相关变量的系统影响下,我校的重点推进的几个指数和具体工作是如何变化的。

4)教学部门结合绿色指标中的“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等方面制定“疁城实验学校关于绿色指标的学生问卷”,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方面教师对绿色指标的落实情况,对学生目前校园生活的生存状态、幸福指数进行现状把握和问题透析。行政干部分小组进行随堂听课调研,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形成校本化的“疁城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进行课堂教学正确赏识方法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通过课程设置、课程统整等研究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5)德育部门对中学部学生家庭作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情况而展开,撰写并形成《中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的调查与分析》报告。了解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解读影响学生学业水平发展的因素,从而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加大工作的力度和方法的摸索,使家长确立正确的赏识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成长。

第二阶段:基于绿色指标的赏识教育全面实践阶段

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完善形成一整套能够赏识激励师生勤奋规范、科学智慧、积极进取的校本制度,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中受到旗帜鲜明的赏识和激励。

12013年结合绿色指标和赏识文化,学校各条线、各部门对各项制度(学校基础性制度、规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赏识性制度、评价性制度)通过工会组、级段组、年级组、学科组进行大讨论、修改、完善。

2)大力推进学校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的征集、讨论和提炼,以“核心词、核心句”的形式,形成鲜明的学校文化、学科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制定《疁城实验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营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健康快乐、互助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激发正能量。

3)以学校教学节为抓手,以绿色指标及以学定教、课堂转型为导向,以“智慧教学共赏识,绿色转型促成长”教学节系列活动及各类课的实践研讨为抓手,推进课堂绿色转型,创建智慧课堂,让教学更具绿色韵味。

*教师层面:开展回归本真,精准解读教材活动,进行“我最满意的教案”征集汇编工作;利用每年的教学节,进行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聚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力”和“师生关系”等指数,进行深入反思,形成《智慧课堂攻略(青年教师篇)》、《智慧课堂攻略(骨干教师篇)》。

*学生层面:进行校园阅读和古诗词诵读推进活动。开展“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我喜欢的一本书/一个人物形象”演讲比赛、年级课本剧表演等(摄影录像、迎新展演)。

*教研组层面:推进合作教研,提升教研品质,让教师幸福发展。利用新课标颁布的契机,各教研组认真组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推进新课程标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借助校园网新版本,着力推进网络教研,既方便组内外教师互赏互学互促,又丰富学科教学资源。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我最满意的教案”为抓手,进行组内打磨,促进合作,分享智慧,提升备课和作业设计的品质,以继续实现减负增效(精心设计日常作业;精心设计单元练习;深入研究中考试卷)。

4)以主题、专题教育、雏鹰争章为主要载体,以学生的道德、学习、健身、交往的言行为观察重点,以“自赏、互赏、他赏、省赏”为主要形式,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资源,致力于课程统整,做实做优“三赏”德育模式,让德育更具自然韵味。

*学校层面:重点推进各年级的仪式教育,编制仪式教育手册;成立“特殊教育核心团队”,通过牵手帮教、观察分析、小组沙龙、交流研讨等活动研究特殊学生,运用爱心赏识智慧转化特殊学生,编辑出版特殊教育案例集《蜕变进行时》;分层开展见习期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教研组的培训,围绕三赏即“赏言、赏行、赏心”的内容,搭建校园“星芽视窗”平台,设计主题活动、专题教育、争章等系列活动(如我欣赏的一个人、一件事……班会活动),在实践中归纳形成“三赏”德育模式的基本流程、操作步骤、评价方式,形成操作性强,值得推广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家长层面:开设家长社团,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提升家长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开展主题式家长博客、家长论坛,研究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培训方式和途径,提高家庭教育的指导效率,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案例集》。

*社会层面:创新校园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校内开展学业辅导、环境巡查、午餐管理等方面的志愿者服务;在校外开展秩序维护、关爱老人、集资募捐等服务。整合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分级段开展嘉定人、景、物的探寻活动,引导学生在交往、学习过程中加深体验,激发情感,提升对学校文化、嘉定文化的认同感。

5)充分利用我校是市航天、航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区首批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区首批民族文化培训项目基地学校、区绿色学校、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区第一轮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开展好拓展、社团活动,以“快乐活动共赏识,师生和谐共成长”为抓手,系列设计并开展校园三节活动,结合绿色指标和赏识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实行“快乐活动赏识卡”一卡评价制,评选“快乐活动”小达人,集中表彰,颁发学校大拇指赏识奖章。对老师实行 “一卷三查一展示”评价制。大力营造快乐拓展的和谐氛围,让活动更具生态韵味。

3.梳理完善(2014年8月——2015年4月):全面梳理课题研究情况,反思课题研究的不足,完善改进研究,形成《疁城实验学校推进绿色指标的办法及操作要点》。

4.结题总结(2015年5月——2015年6月)

1)再次使用《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对我校20156月学生学业质量的现状进行测试,获得课题实施的后测数据,并于前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发现变化,聚焦变量、探析变量和动因。

2课题组成员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分工结题,撰写研究报告《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上报结题。

三、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理性思索

(一)“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1.核心概念

绿色指标:即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绿色意味着全面、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它由学业水平及影响学业水平的相关因素所构成;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将引导我们既关注学生的学业,又关注学生为学业水平所付出的各种代价,从而创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绿色指标内容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的跨年度进步指数共十个方面。本课题重点推进的是其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这四个方面。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尊重、信任、理解”受教育者为前提,以“宽容、激励、提醒”对待受教育者的优缺点,通过赏识,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挖掘潜质,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会“识”才能会“赏”,“识”要尽可能客观、具体、全面,“赏”要适时、适度、智慧。

校本化实践研究:它既表明了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旨归和场域,即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也表明我们研究的落脚点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同时又表明了我们研究的方法,即采用实践探索的行动研究,追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变革实验,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使“绿色指标”这一新理念与我校积淀多年的传统“赏识教育”相融合的校本化实践模式。

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我们对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相对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地分析与评论。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对赏识教育及绿色指标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出了2001年至今的相关文章,检索后我们发现当前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并不系统,与绿色评价指标相结合进行校本化探索的更是鲜见,所以在这里主要综述国内外赏识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最早应用赏识理念教育儿童的教育家,目前公认赏识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主张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他批评不懂孩子的父母、老师对孩子造成的严重束缚、压抑、伤害,他曾经说过,“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

虽然,陶行知并没有总结出系统的、成理论体系的赏识教育思想,但他的教育思想中却处处洋溢着赏识教育的真谛,现在所提的赏识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种诠释,一种继承和发扬。

(2)周弘的赏识教育思想

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理念,都是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他把自己教育女儿的感悟,把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境界,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集中概括为四个字:“学会赏识”。在周弘看来,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①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②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只有如此,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克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③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周弘老师提出,在赏识教育中,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④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3)杨瑞清的赏识教育思想

杨瑞清老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及《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赏识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杨瑞清认为赏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会赏识是促进生命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②学会赏识是素质教育的理念;③学会赏识是大教育的理念。

(4)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思想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随时将这些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赏识教育思想归纳为:①情感和谐的师生观;②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③充满爱心的成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深刻体现其赏识教育思想的。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中,师长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赏识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很多教育专家的认可,赏识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一种方式,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能够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赏识教育还较多停留在教师赏识学生、家长赏识孩子的层面上,还极少有人把赏识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更没有人把学校赏识文化的构建与提升教师、学生的教育幸福感受联系起来,更很少有教育专家将赏识教育理念与学生的绿色评价指标相结合并进行校本化的问题探讨,这既表明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与目标。

3.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

(1)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的谎言对教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能力的评价,使教师对这些学生怀着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期待情感,而教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日常的言行和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爱,因此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这就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期望关注不仅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自我激励,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而赏识教育所倡导的就是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教师要持有一种耐心的态度和美好的期待,相信学生都能学有所成,这其实就是期望效应的一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望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但期望的大小也应因人而异、有所不同,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予其适当的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期望,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动力。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它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接下来由低到高是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之间密切联系,生理需要是基础,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它对人所产生的激励就会减弱,这时人们将会更多地受到高一层次的需要的激励。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对于信任、理解、关爱和尊重的需求尚未得到真正满足。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潜能发挥,用真诚的关爱去满足学生对信任和尊重的需求,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主动追求发展。

(3)归因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最早提出了归因理论,他指出,人们有两种基本的归因,第一种是有关个人的,使用这种方式归因时会把行为发生的原因归因于个人的内部特征,比如说,演讲时流畅的表达和自信的神态是我成功的主要原因;第二种是情境归因,使用这种方法归因会把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于外部因素,如环境、他人或其他外部事件。

人们大多试图在人前维持一种积极的正面的形象。从而,当好事发生时,他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当坏事发生时,则会觉得这是由于一些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所导致的。因此,赏识教育从肯定学生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归因方法,帮助其逐步消除习得无助感,从而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思维:成功是依靠自身不断努力获得的,失败则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或者说努力的方式不对造成的。

(4)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经过长期研究后,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有言语智能、肢体一动觉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但由于遗传条件与环境因素的不同,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各种智能的发展有所不同,且八种智能的发展也可能是不平衡的,学生的智能倾向于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教育的启示是:教育必须适合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智能结构,不应该用相同的教育方法来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各种条件,配合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使学生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该理论要求我们树立多元化的学生观和发展观,为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5)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是一个受到尊重、能够自主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获到满足的人。人本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起伏变化,将学生视为有情感需求的独立个体。人本主义的这种思想和赏识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他们都主张尊重人性的差别,都相信每个学生均有完成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能力。该理论为赏识教育尊重学生个体,体现差异,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等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上几种理论为赏识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当然还有其他本文尚未提到的理论或观点,它们共同推动了赏识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在学校教育中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1.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时代要求

赏识教育之所以能在我国迅速兴起,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接受,就在于赏识教育是注重生命意识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教育。其弘扬主体性精神、提倡儿童本位、注重生命意识、发展儿童个性的价值取向尊重了教育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1)赏识教育弘扬主体精神

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主体性意识觉醒、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赏识教育提倡对儿童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的尊重,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具有未成熟性的儿童,是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冲动的处在发展中的人。强调在教育中要尊重儿童的人格与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感受。赏识教育不是把儿童当做容器来灌输,也不是把儿童当做材料来加工,更不是把儿童当做工具来驯服,而是把儿童看做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个体,用赏识的眼光发展地看待儿童,通过赏识的方法把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化作具体的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的行为,让儿童找到“好孩子”和“我能行”的感觉,激励每个儿童充满信心地主动发展,高度弘扬了儿童的主体性地位。

(2)赏识教育尊重生命意识

时代己经进入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当人们在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欢呼雀跃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人类已经走入了一个困境一一人已经被悄然地异化了,部分或全部地成了工具理性的牺牲品。对物质的追求和现实社会生存的需要,使人不得不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类在理性这把双刃剑下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逃离科技的发展而回归原始的本真生命已经变得不可能。教育,无疑成为解决这个困境的关键。然而,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存在着家长和老师那么多的责难,那么多的苛刻,那么多的打骂,那么多的消极。儿童的生命在被无知的教育者们无情的漠视着。他们生命的自信、自然和自尊,就是在这样的漠视中一点点被消磨掉了。消减一分自信,就增添一分自卑;剥夺一分自然,就强加一分呆滞,当自信、自然和自尊都被吞噬之后,生命的灵性之根也就折断了。多少孩子灵性的生命,就这样在自卑、自责和自弃的镣铐中,禁锢了一辈子,永远无法焕发出生命最珍贵的能量一一内在创造力。

现代教育的误区在于教育者总是用完美主义的教条,极力把孩子变成一个并不完美的生命。赏识教育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新途径:教育即是培养良好而自然的生命状态。这种良好而自然的生命状态,赏识教育谓之为好感觉。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从小失聪的周婷婷,在父亲为她营造的好感觉中,不断地提升。她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获得的所有成功,都因为找对了感觉。好感觉源于对生命的赏识。每一个生命,似乎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个世上。因为赏识,生命豁然觉醒;因为赏识,爱扑鼻而来。赏识教育高度尊重了儿童的生命意识。

(3)赏识教育强调人的平衡与和谐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类自身的生命达到和谐与平衡。古今中外,无数的教育家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这一目标,不遗余力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柏拉图到卢梭,从蒙台梭利到杜威,从陈鹤琴到陶行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却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视为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的和谐与平衡发展已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越来越难以企及的梦想。赏识教育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人的和谐与平衡发展的可能。赏识教育的最终使命和目的,就是唤醒人性的崇高,唤醒生命的品质,唤醒人性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是人自身生命的和谐,而且是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周围的生命和谐,与万事万物的和谐。

2.构建绿色指标,符合现实需求

(1)构建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是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已逐步过渡到教育内涵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上,其中教育质量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2003年我们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开始,连续五次参加学业测试,积累了开展大样本学业测试的经验,初步建立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数据库。2009年,我们参加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年,教委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研究上海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工具,具体实施相关监测和评价项目。2010年,我们申报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加快了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合作研究,在吸收多方面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经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今年全市以绿色指标为依据,首次进行全面质量测评,覆盖所有区县和各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这一系列的推进工程,体现了上海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轨迹: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构建,也成为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2)构建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是回应社会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重视孩子的学习成就,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家长和社会的殷切期盼。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现实市场竞争的影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追逐功利的工具,单纯把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校长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客观上造成了教育价值观的异化,给学生及家长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这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有诸多意见的重要原因。

实证研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教育部监测数据虽然显示上海学生的学业达标率位居全国前列,学校间差异较小,但五年间,上海学生学业压力和课业负担重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作业时间长、睡眠时间少、周末补课多、体育锻炼少等问题依然严重。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学生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不容乐观,学业压力较大。同时,PISA调查问卷也显示,虽然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均列第一,均衡水平处于前列,但学生校内外上课时间总量为每周34. 8小时,位于所有接受调查国家和地区中的第12位,说明学生获得优异成绩的背后隐藏着较重的学业负担。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我们的质量评价绝不能只看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是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负担、师生关系、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和思想品德;必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又关注学生为之付出的代价;既衡量学生一般认知能力水平,又衡量学生体质、品德、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水平;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又兼顾教师、校长、学校乃至家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的质量评价,才能真正给孩子松绑,给素质教育加力,也才能真正让社会满意。我们构建的这套绿色指标就是以此为现实依据,把学生的责任感、幸福感、身心健康、学习负担、学习实践经历、学习兴趣、学业水平等作为考察区县和学校育人质量的基本方面,以扎实有效的评价,实实在在地回应社会和引导教育变革。

(3)构建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是实现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

我们改革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绝不是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绝不是要给学校和区县贴标签,而是要在认清各自现有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症结,通过反馈调节、指导改进,逐步缩小教育质量上的不合理差距,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合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从学生发展的实际、从现有的教育质量水平出发,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提供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教育,就是在维护教育公平,而且是更高层次上的教育公平。

为了全面体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统一,我们构建的这套绿色指标,既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学习动力、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等结果性指标,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提供适切的依据,又衡量各项指标在区县间、学校间的均衡度和年度的进步指数,以发现区县、学校间的差距,寻找形成差距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政策与教学建议,促进所有学校的均衡发展。

四、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探索

一)研训合一,开展基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主题的系统理论学习

 围绕课题研究,以任务驱动,把课题的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结合以来,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研读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及《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分组讨论绿色指标与赏识教育在内涵、本质、旨归上的关系,寻找和绿色指标的共同点、交叉点、连接点。组织教师结合工作岗位认真撰写《学习绿色指标心得体会》,分组进行交流,将体会选编。

 学校邀请了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国际赏识教育学会副会长魏建惠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丰富了赏识教育的内涵,有利于不断推进赏识教育这一学校龙头课题的有效实施。

学校结合契机,安排了校长、书记、副校长、部分中层干部、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区教育局主办的卡内基培训班,集中学习提升自信、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组织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情况而展开,撰写了调查报告《中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的调查与分析》,以家庭教育职责、方法及家长榜样等更广泛的角度解读了影响学生学业水平发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理论的系统学习,既有效提升、统一了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又客观地分析了学生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基本素质,为课题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顶层设计,建构以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

  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了学校文化大讨论,通过 “立足赏识,共创和谐”主题调研活动,梳理和提炼了学校教育理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内涵,并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策略。这一基于民主的顶层设计充分赏识了教职工的智慧,激发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这一高度重视过程的顶层设计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文化系统的构建。我们的共识如下:

教育理想:营造赏识文化  追求教育幸福

办学理念:践行赏识教育  师生快乐成长

学校精神:求真务实  和乐进取

校风:识才尊贤    赏心乐事

教风:弘德馨之风   炼博雅之才

学风:勤学  善学  乐学  博学

发展策略:优质服务兴校  校本教研强校  特色教育亮校

德育管理模式:“三赏”德育管理模式。(借助区级重点课题,将赏识教育与绿色指标有机整合,从“赏言、赏行、赏心”三个维度来管理师生,从而改善师生关系、教育方式。)

校本研修模式:“三步一省”校本研修模式。(借助区级规划课题,将赏识教育与绿色指标有机整合,形成了“立足研究,形成课题/项目→立足有效,设计教学→立足发展,实践教学→立足赏识,省察反思”的校本研修过程,追求“走向专业与合作”的教研组文化氛围,从而改善教师教学行为。)

 同时,“疁城学韵”展示室前期策划、筹备工作准备就绪。“办学内涵”、“学校管理”、“特色教育”、“家校共建”、“师资建设”等板块内容,将形象展现我校教育发展进程和师生精神面貌,彰显学校发展内涵。

 学校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审议并通过“班主任家访”等24项学校管理制度,科学、民主、规范管理的特征得到明显体现,为教育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校园环境的营造上,注重从形象的标识系统、校容校貌建设、校园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建筑、绿化等人文环境的创设等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蕴涵着赏识、陶冶、启迪、育人的功效。

(三)活动优化,探索绿色指标引领下的“三赏”德育新模式

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各级段“赏言、赏行、赏心”三个方面的德育目标和具体“省赏点”,将“赏言”与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如:十岁生日仪式等活动,关注倾听、交流,规范学生的课堂、交往、网络语言;将“赏行”与“五色大拇指奖章”活动相结合,关注表扬、提醒,强化学生的学习、健身、交往行为;将“赏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着重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创设了赏识卡、中队赏识栏、大拇指奖章等不同的评价形式,由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家长参评,作出了多元化、综合化的评价。

学校将美育和德育有机融合,组织学生自定班规,家长和学生自定家规,用上海说唱的形式吟唱班规和家规,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记诵班规,助其自律自查自省。组织中小学生撰写“感动一刻,感人心扉”四百字小故事,发动美术老师精选主题鲜明、有丰富情景、易构图表现的小故事,师生合作以剪纸、刻纸、贴纸等手法将文字故事转换成了生动鲜活、丰富色彩的单幅或多幅画面,让师生在收获美的享受时增添了绿色正能量。

(四)立足课堂,结合赏识教育及绿色指标推进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升

学校把课题研究的主突破口放在课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内涵提升,把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落到实处。

学校认真制定课程计划,重视课程设置,聚焦课堂教学。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份特征和不同关注点的“智慧教学共赏识,绿色转型促成长”教学节,开展“四个基于”专题活动:基于反思促进转型的课堂教学评比、基于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教坛新秀评选、基于引领促进智慧教学的骨干教师家长开放日、基于研究促进转型的课题教学实践,结合绿色指标,形成智慧课堂攻略,以智慧引领教学,以反思促进成长,真正地实践课堂转型。青年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区、校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举行了主题班会课、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评比、少先队活动课的教学研讨,实践探索绿色指标引领下的德育课堂;举行了青年班主任成长论坛,营造良好的工作教研氛围;举办了工作室教育情景剧成果展示,使青年班主任在案例的交流和排演过程中提高能力,为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奠基。2013学年,我们提出课堂转型的核心理念:教师少讲多听善识,学生乐思勤议多说。以此引领教师切实转化为行动,转化到常态下的课堂教学中。

1.开展课堂教学的相关培训活动

为了使核心理念深入人心,2013-2014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校从三个方面加强教师培训:

◆集中培训教师。开学初,学校邀请静教院附校张人利校长对全体教师作了讲座,使教师们对在课堂转型教学中产生的疑问得到了解惑。第13周,市语文教研员来校指导,通过听课、评课、讲座的形式,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的建议,老师们深受启发与触动,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线的老师。学校还邀请特级教师丁如许来校作“打造有魅力的班队课”的主题讲座,上海市德育协会秘书长何康老师为全体班主任老师作个别化教学的辅导,为老师们提供了优化班队课,提高教育效果的建设性意见。

◆专题培训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畅谈转型课的实施设想,制定了本学期转型课研究计划。进行阶段、学期转型总结,从“重点做了什么、触动与收获、思考与建议”三方面予以总结反思,分享成功的经验,交流今后改进的方面及面临的困惑。组长们互相交流学习、讨论,统一思想,为转型课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立以级段为单位的班主任教研组,定期召开班主任教研组长会议,商讨学生在课堂教学、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特点、方法。

◆注重学科组培训。各教研组利用每三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结合本学科实际深入研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学校核心理念转型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准确把握本学期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向。每月一次的班主任教研组活动,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困惑为主要内容,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对策。

2.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组织教师到静教院附校、徐教院附中、丰庄中学学习,在经历“走出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注重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后续的跟进,外校学习增强我校教师课堂转型信心,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更新理念、掌握新思想、新方法,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同时,邀请静教院附校教师、丰庄中学教师来校开展校际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3.开展课堂转型系列活动

我们以“跟着学,做中学”为课堂转型行动方法,边跟边学,边学边做,增强实践认识,逐步实现课堂转型。

行动一:我最满意的教案。坚持以“三步一省”校本教研模式为抓手,树立“团队即专家”的意识,从备课与合作开始,以关注学生的学习为落脚点。聘请专家、骨干亲临指导,本着“立足有效,设计教学,立足发展,实践教学,立足赏识,省察反思”指导思想,全校每位教师在备课组集体备课基础上开设一节自认为有转型意味的研讨课,由组长组织听课评课,学校则有序安排,上课教师、地点等信息呈现在学校工作安排上,做到全校人人知晓,人人可以参与。集中个人智慧,发挥集体优势,在实践与交流中积累经验和智慧,整个过程,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有的研讨课规模不亚于区级研讨。经过集体酝酿、专家点拨、个人实践、交流探讨几个环节,重新整理修改教案,最后在组内展示互评之后,择优推荐至校园网,成为共享的教学资源,为课堂转型开了先河。

行动二:借助载体试点推动。丰庄中学利用“便携式小白板”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在课堂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在电子白板的使用上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发现“便携式小白板”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我们尝试在六年级中借助这一载体的模仿运用来切实推动我校的课堂转型。通过比较,我们选择了不同于丰庄中学的一种可张贴的便携式小白板,采取先校内行政推动自行摸索,再带着困惑与问题到丰庄中学学习研讨,然后校内继续实践的流程,在跟着学、做中学中摸索积累。在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结合已具备的熟练运用电子白板的基础,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交互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在接待丰庄中学教师来我校听课互动研讨时,我们的“电子白板与便携式小白板交互使用”的课堂教学获得了该校教师的一致肯定。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尝试,我们坚定了借助“电子白板与便携式小白板交互使用”来更广泛深入地推动我校的课堂转型,提升教学品质。

行动三:开设网上评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在观课之后登陆网站,撰写书面评课意见,评课意见则紧紧围绕“三个一”原则,即“赏识一个亮点,提出一个不足,给出一条建议”,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参与者,或接受评课,或参与评课,或浏览评课,整个开课的所有信息都可以清晰地知晓。网上评课系统的开设,让课堂转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行动四:研发校本作业。问题设计和习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更好反映是否关注学情的有效载体。我们要求教师平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积累和整理工作,学校则组织教师定时定点地开展备课组习题设计教研活动,探讨交流习题设计的意图,经过收集、整理、筛选,经骨干教师把关后定稿形成校本作业集。关注习题设计,研发校本作业,推动课堂转型。

(五)统整开发,构建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形成仪式教育课程:学校制定了仪式教育实施方案,各级段设计开展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仪式活动,低年级开笔、入队仪式;中高年级十岁生日、中队结对仪式;毕业班毕业仪式等,形成了《坚实孩子成长的脚步》仪式教育课程。实施体验活动课程:每学年开学第一周为一、六年级新生适应周,组织学生走校园、学校歌、定班规等,启智塑行,快乐迎接新生活;成立学业辅导、食堂管理、校园环境三支志愿者队伍,让学生在为他人服务中体验快乐;创办“星芽视窗”电视台,助学生在主持人海选、小记者采访、栏目采编的实践中展示才能;全面铺开大拇指奖章活动,红、澄、黄、绿大拇指激励学生努力攀登“四自”争章目标,勇争金色奖章。开设智力发展课程:学校启动了智力发展课程项目,撰写了课程建设方案,购买了课程所需要的教具。分为学科智能发展课程和创新智能模型课程,以益智教学具和益智活动为主要实施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兴趣和思维。

(六)家校互动,提高家长对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的认同度

学校创办了爱心妈妈烘焙社和巧手妈妈纸艺社并定期开展活动,熏陶家长的生活情趣;举行名人视频演讲培训、建立和使用班级QQ群和家长博客,密切家校沟通,转变和提升家长的育子理念。级段部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家长俱乐部活动,尤其对于一、六年级的新生家长,组织收看周弘赏识教育视频报告;由校长作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使家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的理解与领会。

五、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成效

(一)完成了以赏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框架顶层设计

特别是通过调研和教职员工大讨论,通过废改立,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基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的学校制度体系,统一了思想认识、倡导了学校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学校发展厘清了战略方向。

(二)形成了“三赏德育”新模式

各级段确定了“赏言、赏行、赏心”三个方面的分层德育目标和省赏点;开展了以主题、专题教育、大拇指奖章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实践研究,并作出了分析、总结。由此,以“赏言、赏行、赏心”为主要内容,以“自赏、互赏、省赏”为主要形式,以“学生、教师、家长”为评价主体的“三赏德育”模式基本形成,学校活动方案、特殊教育个案、家庭教育案例和班主任教育案例皆以汇编成册。

此外,以颁发“赏识卡”为主要手段,重在对“赏言”作评价;以争“大拇指奖章”为主要手段,学生每天一评;家长每周评语;教师每月审评,对学习、交往和健身的“赏行”作评价。学校以亮相“赏识栏”“赏识舞台”为主要手段,对校园中的感人情景和优秀事迹作展示、评价。学生、教师和家长对赏言、赏行、赏心三个方面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三)开展了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活动

课题的研究除了文化顶层设计和系统理论梳理准备等务虚性的工作外,最主要的实践探索活动是选择了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变革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入探究,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已经慢慢接近地气,慢慢沉入教学的细节,慢慢融入教师的思想意识,悄悄影响了教师的行为,也由此带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并初步提炼形成了我校课堂转型的核心理念:教师少讲多听善识,学生乐思勤议多说,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白板与便携式小白板交互使用” 来推动课堂转型的校本载体。通过实践,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些变化,欣喜地看到绿色指标中的教学方式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明显提升。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分别从两个角度了解课堂转型的实际情况,教师层面: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在改变教学行为,有60%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努力地在改变教学行为;学生层面:中学部有46.4%的学生认为课堂发生了很大或比较大的变化,有44.6%的学生认为课堂有点变化,小学部三至五年级58.4%的学生认为课堂发生了很大或比较大的变化,有31.8%的学生认为课堂有点变化。学校曾在新优质学校联盟会议上交流,并在全区“基于品质提升的学校改进计划”会议上校长论坛交流。

(四)优化了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遵循“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学校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将学生的班级生活、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活动、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等纳入到课程开发的视野,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建立拓展型课程校本资源库,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课程包括以下四种:

《剪纸》:中国优秀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存,是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和物质财富。剪纸就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以剪刀为主要工具,纸为材料,通过多种手法制作成各类形象的民间工艺。剪纸虽植根于民间,但其文化底蕴相当深广,有着极强的人文性。

《上海说唱》: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兴趣更高发展的要求,已不能满足。拓展型课程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都能起到很好的补充。

《扎染艺术》: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扎染”是指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纸浮雕》:“纸造型艺术——纸浮雕”中用的材料是最平常的——纸,学生能随身带也能随处买得到的东西,纸材价格低廉,但艺术效果又很鲜明。立体的纸浮雕设计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智力,提升了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浮雕作品,又能从中领悟艺术创造的真谛、增强审美的情趣、挖掘自身创造的潜力,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取得了一批显性的理论成果和发展成效

在围绕赏识教育为核心的课堂转型研究的氛围下,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优秀教师。2013年嘉定区教学新秀评比活动,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嘉定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唐晓千老师和吴琼老师荣获市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高成员老师和夏海洁老师荣获2015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学评优一、二等奖。在区第八届“教学新秀”青年教师教学评教学评比中,6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

开展课题研究三年多以来,我校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教师共发表论文、论著140多项,论文获奖90多项。其中,在“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评选中获得集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17项。在“成长纪事教育叙事”评比活动中获市三等奖2项,鼓励奖1项,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区第七届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区“我们的评价”征文三等奖1项,区“管理与变革”征文三等奖1项。

学校整体形成了以国家课题为龙头的系列化课改科研体系,正在研究的课题中,有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条线课题2项、市级青年教师课题6项、区级重点课题3项、区级课题6项,校级50多项,教科研在疁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转型和内涵提升。

六、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反思

(一)基本结论

我校提出了“三赏德育”,它是以通过“赏言、赏行、赏心”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交往、健身,努力为提高学生的品德行为,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而寻找的一条出路。它是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培养目标而提出的一个德育项目,是“绿色指标”引领下的一次重要探索。

1.以“学生、教师、家长”为评价主体,完善校本的评价体系

“三赏德育”要求学生、教师和家长对赏言、赏行、赏心三个方面分别作出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评价,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完善校本德育评价体系。

学校以颁发“赏识卡”为主要手段,重在对“赏言”作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课后师生间的主动问候,集会的安静等良好的语言素养,都能获得来自学生、老师、家长颁发的赏识卡。赏识卡的真实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赏识卡的获得能为学生增添成长的乐趣。

学校以争“大拇指奖章”为主要手段,指导他们对自身和同伴的学习、交往和健身等行为作评价。学生每人一卡,要求学生自己和小队成员对争章卡上的训练指标每天一评;家长每周提供激励性评语;教师每月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伙伴的调查做出综合审评,最后颁发红、蓝、绿、橙色大拇指奖章。大拇指赏识奖章既是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手段,也是学生行为训练的成长记录,它贯穿于学生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学校以亮相“赏识栏”为主要手段,对校园中涌现出的感人、动人的情景和事迹作展示、评价,即“赏心”。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开设“赏识舞台”,学生将同伴中发生的积极向上、优秀的故事、事迹,以朗诵、表演、快板等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展示,同时事迹材料公布于校园网“赏识栏”,张贴在校门口“赏识墙”上。这种在全校师生、全体家长面前的展示、评价,既是对具有崇高品质、美好心灵学生的高度评价,又为具有特长才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

以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以赏识卡、大拇指奖章、赏识栏、赏识墙为主要载体的“三赏德育”的评价体系,它符合“绿色指标”提倡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精神,符合“绿色指标”提出的“满足不同人对评价结果处理和表达的多样化需求”的要求。

2.以“赏言、赏行、赏心”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品德行为

“三赏德育”以赏识教育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自我、对同伴外在的言行和内在的思想、价值观进行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生生关系,逐步实现提升学生品德行为,提高我校德育实效性的一种教育方式。正如“绿色指标”在论及品德行为指数时指出:学生的品德塑造是否成功,真正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构成“品德行为的指数”主要包括学生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三个方面。“三赏德育”与“绿色指标”的实施意义、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三赏德育中的“三赏”具体是指:

一赏言,以规范学生的课堂、交往、网络语言为重点,以主题、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关注倾听、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三八节我校开展了“我为妈妈(奶奶、老师……)露笑脸”活动,让学生向妈妈、奶奶、女老师、女司机等展露微笑说一句感谢的话;“文明礼仪我先行”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外向同学、老师和朋友主动、轻声问候。

二赏行,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健身、交往行为为重点,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关注表扬、提醒,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学校每月一主题,分别以“讲学习、讲卫生、讲安全、讲合作”等为重点,强化行为习惯的训练。

三赏心,以强化学生内在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心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近年来学校举行了“阳光心态,健康成长”心理活动课评比,培养学生坚强自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开展了“寻找美丽的心灵”大寻访、“漫步嘉定老街,弘扬疁城文化”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的理想信念。

“赏言”和“赏行”是学生外在的表现,“赏心”是内隐的精神反映。心理学指出,行为由个人思想决定,行为的产生应首先受意识的影响,而个人的行为又对个人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将内在和外显两者兼顾,才能实现言行一致,内外合一,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行为品质。绿色指标中关于“品德行为指数”的真正含义应该也是如此。

每个年级的“赏言”“赏行”“赏心”的内容是不同的。具体内容参见下列表1、表2、表3。

表1  各级段“赏言”内容

级段

赏言

年级

赏点

第一

级段

1、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不讲粗话、脏话

一年级

1、知道并使用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2、知道上课时,有事要举手,不能随便插嘴。

3、分清什么是粗话脏话,做到不讲粗话脏话。

二年级

1、在适当的场合正确使用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知道以礼待人可以事倍功半。

2、学会用礼貌用语与人相处;待人接物懂得分时间和场合。

3、不讲粗话脏话,并能劝阻别人不说粗话脏话。

 

 

 

 

第二

级段

1、学会使用关心人的基本用语

2、不说谎话

三年级

1、学会使用关心人的基本用语:“你哪里不舒服(不会做……)?““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2、知道诚实是做一个好孩子的基础,不在家长、伙伴、老师面前说谎。

四年级

1、能够根据同伴的需要,及时使用关心用语,愿意提供帮助。

2、不说谎话,有错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五年级

1、主动关心身边的人,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2、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说谎话,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第三

级段

1、学会表达感激感谢的语言

2、不挖苦、讽刺、嘲笑

六年级

1、学会对同学、朋友、老师的帮助说谢谢

2、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挖苦、讽刺、嘲笑身边的同学

七年级

1、学会对家长、亲人的关爱说谢谢

2、不挖苦、讽刺、嘲笑同学,并能进行劝阻

第四

级段

学会表达互相激励语言

不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

八年级

1、知道一些激励的名言并懂得含义,建立自己的座右铭。

2、文明上网,不随便和陌生人交流,不使用不文明语言。

九年级

1、能运用座右铭自省自律,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励身边的人积极向上。

2、文明上网习惯,不随便和陌生人交流,相互督促,自觉抵制不文明网络语言。


表2:各级段的“赏行”内容

级段

赏行

年级

赏点

第一

级段

1、认真上课,完成作业

2、认真做好两操

3、主动与别人打招呼

4、能够正确区别好事情和坏事情

 

一年级

1、上课仔细听,开动小脑筋,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小手和小嘴。

2、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拖拉。

3、知道怎样正确做眼保健操,做广播操整队速度快,知道自己站立的位置。

4、见到老师、长辈、同学主动问“早”“好”

5、分清是非,认为是好的事情的,就好好地去做。

二年级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开小差。

2、按时完成作业,字迹端正,认真仔细不马虎。

3、在小干部的督促下能自觉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

3、待人接物、打招呼愉快明朗。

4、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认为是正确的事,努力去做,不做或不随从不正确的事。

第二

级段

1、每天阅读,学会做读书笔记

2、与同学、家长每天半小时运动

3、对朋友亲切友善,互相帮助

三年级

1、在教师、家长的提醒下每天阅读,学习做读书笔记。

2、坚持每天做好两操,积极参加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的运动项目。

3、积极承担学校值日任务、班级的小岗位,为同学服务。

四年级

1、坚持每天阅读指定内容,并能学会做读书笔记。

2、积极上好体育课、体活课,无论晴雨天,与家长相互督促一起运动半小时。

3、不歧视比自己弱的同学,不强迫别人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

五年级

1、坚持每天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

2、知道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主动每天与同学、家长运动半小时以上。

3、同学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能结合实际需要给与帮助。

第三

级段

1、不懂就问,弄懂为止

2、学会一样拿手的体育运动

3、真诚对人、相互帮助、合作

4、认真考虑再行动,有错就改

六年级

1、发现疑问,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抄袭别人作业。

2、知道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真上好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课;学会做中学生广播操。  

3、为人诚实,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4、发现错误,主动承认,认真改正。

七年级

1、学会质疑,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

2、选择一项或两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坚持每天练习不少于15分钟。

3、待人真诚,团结友爱,积极参加食堂管理、环境整治的志愿者服务。

4、做事之前多思、多想。

第四

级段

1、学习自觉,友好竞争

2、参加学校各类体育活动

3、男女同学友好相处,理解信任

4、反省自己的行动,做事有节制,不过分

八年级

1、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抄袭,不拖拉;积极参加志愿者学业辅导活动。

2、坚持出席两操、两课,定期参加一至两项体育活动的训练。

3、尊重同学,不做伤害自己和同学的事情,男女同学相处保持一定距离。

4、做事有分寸,每天对一件或几件事作反思,并能作调整。

九年级

 

1、完成学习任务,能自觉拓展课外知识,在班级或年级中树立目标,友好竞争。

2、积极参加班级、年级、学校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做到学习和健体的自觉,合理调节。

3、能理解同学的不同意见,自觉维护良好的同学关系,为他人着想。

4、上网、看课外书等有节制有分寸,能以最高年级的要求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

 

                            

表3:各级段“赏心”内容

级段

赏心

年级

赏点

 

第一

级段

 

 

1、喜欢自己

2、健康、开朗、安全生活

 

一年级

1、夸夸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长处。

2、出行守规则,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

3、整理好自己的东西,生活起居有规律。

4、愿意并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

二年级

1、知道每个人各有所长,学着赏识自己和他人。

2、知道遇突发事件应沉着冷静,熟记报警、火警、救护电话。

3、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知道最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二

级段

1、关心别人,有爱心

2、正直、友善、愉快生活

三年级

1、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游戏。

2、愿意将学习用品借给同学,愿意将喜爱的书籍、玩具等与人分享。

3、别人伤心的时候,不提及伤心事,学习安慰人。

四年级

1、主动邀请同伴一起学习、游戏。

2、会做的事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起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3、能谅解别人的错误,等待改正。

五年级

1、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不和同学争吵。

2、经常将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快乐事情与人分享。

3、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缺点,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第三

级段

1、怀有感恩之心

2、信任、合作、感恩生活

六年级

1、不与父母顶嘴,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有事及时告诉老师,真诚、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或批评。

3、同学间经常分享一些愉快的事情,班级的事合作做。

七年级

1、经常与父母交流,有心事愿意与父母倾诉。

2、有困难,主动请求老师、同学给与帮助。

3、感谢并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要给与帮助。

第四

级段

1、懂得自我激励

2、乐观、竞争、积极生活

八年级

1、初步学会自我心理暗示,激发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2、有困难,为自己加油鼓劲,不退缩。

九年级

1、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

2、面对困难和失败,不灰心丧气,积极应对。

 

3.以“自赏、互赏、他赏”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品德、身心的发展 

“绿色指标”中的最后一项评价指标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师生关系、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等每一项指标的进步指数,它着重考察的是学生进步的态势。“三赏德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懂得欣赏自己、学会欣赏同伴、善于互相欣赏,在“自赏、互赏、他赏”过程中营造愉悦、积极向上的环境,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动力、追求进步。

自赏,是学生对自身外在的言行,内在的思想、观念的一种自我赏识,重在对自身的优点、长处的认识。我校低年级学生在“送我一个大拇指”的活动中悦纳自我、喜欢自己,高年级学生在“夸夸我自己”的演讲中充分认识自身潜能,不断增强自信心。

他赏,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在老师、同学面前大声赞扬、翘翘大拇指,开展“夸夸你”系列活动,评选“十佳校星”、“拓展小达人”等途径,为同伴的继续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互赏,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大声表扬、自我反省”的方法,即学生之间互相赏识,以别人的长处内省自身的不足,并逐步加以改进;学习使用“小声建议、与人进步”的方法,向同伴真诚、友善地提出获得进步的建议,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不管是自赏、他赏还是互赏,当学生得到赏识时,皆有助于学生主体获得快乐感受,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模式,并转化为积极的成长动力。这正是“绿色指标”的一项重要的期望目标。

(二)对实施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建议

绿色指标指出“要更为科学和全面,不单从学业成绩上评价,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过程中的喜悦感和成就感等诸多因素。”全面性评价学生已经是一个趋势正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浪潮。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有度

评价须适度,过高过低都是不适宜的。虽然我们学校在推行“赏识教育”,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都要给学生过高的评价,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孟某是一个行规较差的学生,某次在课上,由于他的表现稍稍好了点,我就大肆在班中表扬他,“你们都要向孟某学习。”但是这样的评价却让他觉得哗众取宠,没过多久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如果当时我选择私底下对他评价,并且诚恳地指出他的进步之处,或许他会有所改善。看来,过高地评价让学生“望而生畏”,过低的评价又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2.评价因人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明显特征,实施针对性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是不可重复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要学会发现差异,就等于找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和“病症”。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零距离面谈方法和契约式评价方法等。尤某是个不肯认真学习但又很要面子的女生。有一次,她在其中测试中考了59分,她偷偷地到办公室希望我把她的成绩变成60分。于是,我选择和她达成契约,如果我给她这一分,她就要在期末考试中还我10分。订了这个契约后,她的学习比以往努力了许多,最终她在期末考试中考到了80分,还了我足足20分。

3.评价依理

初中生每个发育的阶段都不同,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也不一样,而且他们具有极强的自尊心,我们不能一味地死盯着一个目标来评价他们,要在适宜的地点进行适当的评价。徐某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待学生友好,待老师礼貌。在一次物理课上,我正在分析一道很难的习题,我一眼望向讲台下,大部分学生都抬着头在认真听我讲课,只有她精神散漫地趴在桌子上,我顿时火冒三丈,“徐某,你起来解释一下这道题。”她脸色惨白......紧接着,我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批评了她一顿。事后,才听其他学生说她是因为肚子痛才趴着的,我这才知道错怪好人了。仔细想想,像我这样的评价的确很伤人自尊,如果我当时能够走到她身边轻轻地询问一声,适当的关心一下,没有按照我心目中对待好学生的要求来评价的话也就不会如此尴尬了。

4.评价多元

这里的多元评价主要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利用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与家长通力合作,对学生做全面评价。有句古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自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学生都有“小皇帝”情结,认为自己永远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要听他的。如此一来,导致他们一遇困难就临阵退缩,畏头畏尾,自我放弃。面对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家长和教师更应志同道合,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中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张某是一个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每每布置的回家作业都是空白收场。因为家里把他当心肝宝贝,所以家里人说只要健康就好。有一次,我特地找了他妈妈谈心,谈及张某虽比其他学生都聪明,但将来也有可能会一事无成时,我看到了她妈妈面露担忧之色。于是,我们商量下来,共同“管”好他的作业,她妈妈下达了命令,“不做好回家作业,不给他吃晚饭。”而我则时刻监督他的课堂作业。这样一来,张某的作业情况改善了不少,也渐渐地在转变中。由此看来,家长和教师合心,齐力也可断金。

七、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展望

(一)继续强化立德树人工作的探究

围绕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理念重构学校的校本德育课程及实施体系,探索并形成一套有疁城实验九年一贯制特点的赏识德育模式。

1.重构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将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贯穿始终,继续以青年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以“博雅教育论坛”为主要形式,探索并形成 “德育课堂、德育活动、特殊生教育、家校沟通”四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课程。

2.重构学生活动课程。以“仪式教育、传统节庆、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四大活动课程,每一课程分级段、分层次、内容递进,完善优化活动内容、形式、过程及评价等,体现三赏特色又具有教育实效,推进“四自”学生的培养。

3.重构家长学校微课程。开展以“烘焙、纸艺、科技思维”为主要内容的家长社团活动,并逐步形成生活兴趣微课程;开展以“行规教育、阅读指导、青春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俱乐部活动,开发并形成育子技能微课程。

(二)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转型的探究

在理念提炼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能够凸显我校赏识教育办学思想和绿色指标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模式及操作性的策略体系。

学校准备抓住三个平台,“区新优质项目学校”“区引擎计划”项目学校,以及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合作校这三个契机,以课题《“双板”联动,深化课堂转型的实践研究》为抓手,接下去还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1.以改变评价促行为改进。结合我校课堂转型的核心理念,精心设计了《疁城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意图以改变评价方式迫使教师努力改变教学行为,努力建设教师“少讲多听善识”、学生“乐思勤议多说”的“生动”课堂。

2.以教学论坛引行为改进。分层开展“博雅教学论坛活动”,立足于教学一线,以优秀教师经验介绍为主要形式,以实证案例为依据,摒弃“高大上”的理论,从而给一线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本。

3.以开发课程顺行为改进。在智力发展课程项目前期启动的基础上,精心思考课程的内容框架,通过教学实践的积累来完善并最终形成校本教材,来顺应课堂转型。

(三)大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分类发展平台

培养、培育造就一批各层次的优秀教师,把赏识教师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充分调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索通过改革校内的教师激励制度、教师专业成长序列体系、教师的研修方案、教师的团队建设等,促进各层次优秀教师的涌现。学校要下决心扶一批、托一批教师,使之成为在全市、嘉定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明星教师。

四、主要成果

专著《让教育充满阳光——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五、参考文献

[1] 上海首建“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上海教育.2011,21.

[2] 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3] 田景正.苏霍姆林斯基转差理论的启示.中国教育先锋网.2005-8-14.

[4]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

[5] 毛春铧.教育需要幸福.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Z4.

[6] 檀传宝.幸福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1.

 

 

 

 

 

 

 

 

 

 

 

 

 

 

 

 

NOESP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成果公报

 

 

 

 

 

 

 

 

 

 

 

 

 

 

 

 

 

 

 

 

 

 

网址:

课题名称: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FHB120513

课题类别: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邱新、中学高级、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主要成员:

高雅清、储春红、王菊英、秦正萍、张明芳、张晞、温红卫(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陆红、李青(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王燕萍(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正文:

一、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绿色指标,探析绿色指标与赏识教育的关系

首先在理论上探析绿色指标与赏识教育在内涵、本质、旨归上的关系,力图寻找和绿色指标的共同点、交叉点、连接点,为实现校本化推进工作做好铺垫和指导。

第二、推进绿色指标,形成赏识教育环境建设方案的研究

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物质文化,立足校情,整体规划,系统思考,明确主题,确定内容,多措并举,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蕴涵着陶冶、启迪、育人的功效。(即环境文化建设内涵、显性的文化环境、形象的标识系统、校容校貌建设、校园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建筑、绿化等人文环境的创设等)

第三、推进绿色指标,形成校内多维赏识教育机制的研究

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完善形成一整套能够赏识激励师生勤奋规范、科学智慧、积极进取的校本制度,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中受到旗帜鲜明的赏识和激励。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相互赏识,相互包容,积极向上、健康快乐、互助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师生的教育幸福感。

第四、推进绿色指标,探索学校赏识教育评价操作体系的研究

通过课题的实践推进,探索将绿色指标的操作与赏识教育的理念融合在一个框架内,形成有学校校本特色的素质教育评价操作体系,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文献了解赏识教育及绿色评价的相关理论、历史、现状以及国际比较经验,为行动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深化研究目标。

2.行动研究法——学生层面:通过各种举措,了解学生内心需求的研究;教师层面:通过课堂教学正确赏识方法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学校层面:通过课程设置、课程统整等研究,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家长层面:通过对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调查,家校合作,家教指导,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赏识途径和方法

3.案例研究法——围绕“激发动力,改善关系,促身心健康”,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研究;多角度、多侧面对课内、课外、校园生活等不同场景进行研究。

二、结论与对策

1、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理性思索

1)“推进绿色指标,深化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陶行知赏识教育思想研究周弘赏识教育思想研究、杨瑞清赏识教育思想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观研究、威廉·詹姆斯的激励理论、罗伯·罗森塔尔期待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期望效应、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2)绿色指标视野下的赏识教育

 

 “绿色指标”和赏识教育在内涵、本质、旨归上的存在做密切的关系。首先,在内涵上,“绿色指标”和赏识教育都强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教学以及积极的教育评价;其次,在本质上,“绿色指标”和赏识教育都是强调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对主体精神的追求;再次,在旨归上,无论是“绿色指标”还是赏识教育其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如何能够更好的在“绿色指标”视野下施行赏识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绿色指标”与赏识教育的融合。

①构建“绿色”的师生关系:创设“绿色”课堂、呈现“绿色”学科、力做“绿色”老师。②构建“绿色”的教师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下列策略:第一,教学观念的转变。第二,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第三,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教师讲授向教师辅助和指导转变。采取探究和任务驱动等学习模式。第四,教学手段的转变。③构建“绿色”的教学评价方式。第一,抓住契机,以评价改革带动学校管理改革。第二,聚焦过程,让绿色指标为学生幸福成长护航。第三,形成机制,构建教育行政与学校两个层面的行动框架。行政层面:建立综合评价系统质保机制,行政层面的责任应首先体现在构建区域实施“绿色指标”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学校层面:在学校管理常规中建立“标准——教学——评价”的科学循环系统,从每一环节入手,关注校园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评价改革的过程。

2绿色指标视野下的赏识教育环境构建实践

1)学校精神环境建设:深入推进赏识教育;明确办学思想;规范标识文化

2)学校物质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细化育人环境;墙壁艺术化工程,彰显赏识理念;文化场馆建设,夯实文化内涵;注重阵地建设,扩大学生视野;温馨教室创建,营造书香集体;建设食堂文化,营造温馨环境。

3)学校制度环境建设:总结提高形成制度,推进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现有制度,完善制度建设;发挥教代会作用,增强民主管理力度

4)学校形象文化建设: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多形式展示教师成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展关爱教师工程;推进“D&W&M”教师培训项目工程

5)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优化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施2324工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推进“三赏”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丰富评价载体,创新评价方式;以“四节”为支点,开展多彩活动。

3绿色指标视野下的师生多维赏识机制探索

1)赏识教育的价值导向机制:正视自身的缺陷,把握个体的完美;反思处事的缺陷,追求下一个完美;包容彼此的缺陷,铸就团队的完美。

2)赏识教育的德育活动机制:以“赏言、赏行、赏心”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品德行为;以“自赏、互赏、他赏”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品德、身心的发展;以“学生、教师、家长”为评价主体,完善校本的评价体系。

3)赏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机制:统筹谋划,科学设计拓展型课程体系:基于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拓展型课程:健全机制,切实规范实施拓展型课程;放大亮点,倾力打造学校特色科目。

4)赏识教育的课堂教学机制:明确课堂转型行动核心理念——即教师少讲多听善识,学生乐思勤议多说。明确课堂转型行动方法——即“跟着学,做中学”为课堂转型行动方法。开展课堂转型系列活动——我最满意的教案、借助载体试点推动、我的课堂转型攻略、开设网上评课系统、研发校本作业等。

5)赏识教育的教师发展机制:

①营造校园赏识文化,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一是环境设计,营造赏识的大气场;二是制度建设,提供赏识的大保障;三是精神塑造,彰显赏识的大主张。

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管理模式:一是以“敬业爱岗”作为教师专业思想培养的主旋律;二是以“项目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主渠道;三是以“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四是以“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平台。

③反思现有的教师机制,督促教师的自主成长: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

4绿色指标视野下的赏识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1)以“学生、教师、家长”为评价主体,完善校本的评价体系

2)以“赏言、赏行、赏心”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品德行为

3)以“自赏、互赏、他赏”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品德、身心的发展

4)赏识教育评价体系原则:评价有度、评价因人、评价依理、评价多元

在围绕赏识教育为核心的课堂转型研究的氛围下,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学校整体形成了以国家课题为龙头的系列化课改科研体系,教科研在疁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转型和内涵提升。

三、成果与影响

1、完成了以赏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框架顶层设计

特别是通过调研和教职员工大讨论,通过废改立,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基于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的学校制度体系,统一了思想认识、倡导了学校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学校发展厘清了战略方向。

2、形成了“三赏德育”新模式

各级段确定了“赏言、赏行、赏心”三个方面的分层德育目标和省赏点;开展了以主题、专题教育、大拇指奖章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实践研究,并作出了分析、总结。由此,以“赏言、赏行、赏心”为主要内容,以“自赏、互赏、省赏”为主要形式,以“学生、教师、家长”为评价主体的“三赏德育”模式基本形成,学校活动方案、特殊教育个案、家庭教育案例和班主任教育案例皆以汇编成册。

此外,以颁发“赏识卡”为主要手段,重在对“赏言”作评价;以争“大拇指奖章”为主要手段,学生每天一评;家长每周评语;教师每月审评,对学习、交往和健身的“赏行”作评价。学校以亮相“赏识栏”“赏识舞台”为主要手段,对校园中的感人情景和优秀事迹作展示、评价。学生、教师和家长对赏言、赏行、赏心三个方面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3、开展了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活动

课题的研究除了文化顶层设计和系统理论梳理准备等务虚性的工作外,最主要的实践探索活动是选择了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变革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入探究,赏识教育和绿色指标已经慢慢接近地气,慢慢沉入教学的细节,慢慢融入教师的思想意识,悄悄影响了教师的行为,也由此带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并初步提炼形成了我校课堂转型的核心理念:教师少讲多听善识,学生乐思勤议多说,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白板与便携式小白板交互使用” 来推动课堂转型的校本载体。通过实践,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些变化,欣喜地看到绿色指标中的教学方式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明显提升。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分别从两个角度了解课堂转型的实际情况,教师层面: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在改变教学行为,有60%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努力地在改变教学行为;学生层面:中学部有46.4%的学生认为课堂发生了很大或比较大的变化,有44.6%的学生认为课堂有点变化,小学部三至五年级58.4%的学生认为课堂发生了很大或比较大的变化,有31.8%的学生认为课堂有点变化。学校曾在新优质学校联盟会议上交流,并在全区“基于品质提升的学校改进计划”会议上校长论坛交流。

4、优化了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遵循“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学校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将学生的班级生活、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活动、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等纳入到课程开发的视野,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建立拓展型课程校本资源库,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课程包括以下四种:《剪纸》、《上海说唱》、《扎染艺术》、《纸浮雕》。

5、取得了一批显性的理论成果和发展成效

在围绕赏识教育为核心的课堂转型研究的氛围下,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优秀教师。2013年嘉定区教学新秀评比活动,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嘉定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两位老师荣获市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两位老师荣获2015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学评优一、二等奖。在区第八届“教学新秀”青年教师教学评教学评比中,6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

开展课题研究三年多以来,我校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教师共发表论文、论著140多项,论文获奖90多项。其中,在“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评选中获得集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17项。在“成长纪事教育叙事”评比活动中获市三等奖2项,鼓励奖1项,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区第七届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区“我们的评价”征文三等奖1项,区“管理与变革”征文三等奖1项。

学校整体形成了以国家课题为龙头的系列化课改科研体系,正在研究的课题中,有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条线课题2项、市级青年教师课题6项、区级重点课题3项、区级课题6项,校级50多项,教科研在疁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转型和内涵提升。

四、改进与完善

1、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有度、评价因人、评价依理、评价多元。

2、继续强化立德树人工作的探究。重构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重构学生活动课,重构家长学校微课程。

3、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转型的探究。以改变评价促行为改进,以教学论坛引行为改进,以开发课程顺行为改进。

4、大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分类发展平台。培养、培育造就一批各层次的优秀教师,把赏识教师落到实处。学校要下决心扶一批、托一批教师,使之成为在全市、嘉定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明星教师。

 

校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490弄15号  邮编:201800
联系电话:021-59529708
Powered by 上海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Copyright © 2020 上海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761号